古诗

陈宝箴

陈宝箴(1831年-1900年7月22日),谱名陈观善,字相真,号右铭,晚年自号四觉老人,江西义宁(今江西九江修水县)客家人,晚清维新派家。陈宝箴1851年乡试中举人而出仕,文才、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所赏识。先后任浙江及湖北按察使、直隶布政使、兵部侍郎、湖南巡抚,时与许仙屏号为“江西二雄”。1895年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、学政江标等办新政,开办时务学堂,设矿务、轮船、电报及制造公司,刊《湘学报》,被光绪帝称为“新政重臣”的改革者,系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,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。后受到湖南守旧派王先谦、叶德辉的攻讦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戊戌爆发,百日维新宣告失败,陈宝箴以“滥保匪人”被罢黜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7月22日去世。陈宝箴、陈三立、陈衡恪、陈寅恪、陈封怀四代出五位杰出人物,后人称之“陈氏五杰”。 关于评价 陈宝箴是一位清朝的诗人和家,他的成就和贡献主要体现在整顿吏治、推行新政以及培养维新人才等方面。首先,他深知用人是推行新政的组织保证,因此整顿吏治,选拔赞成变法、有谋略能改革的人才,不称职的官员,使得湖南的吏治得以改观。其次,他积极推行新政,为清朝的现代化改革做出了贡献。最后,陈宝箴还注重维新人才的培养,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人才支持。总的来说,陈宝箴是一位有远见、有才能的家和诗人,他的贡献对于清朝的现代化改革和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